尹滿華:去全球化 勢不可逆
如果一場中美大國博弈,美國使出制裁中國部分高科技企業和優勢産業的大招,不足以敲醒我們對逆全球化(Deglobalization)的關注,那幺,西方國家因應俄烏戰争,而實施的一系列制裁俄羅斯措施,應該足以再次提醒我們,去全球化之勢不可逆轉,全球即将進入低增長、高通脹的逆全球化時代。
過去20多年,得益于全球化,世界各國憑借自身資源優勢,各展所長、優劣互補、效益大增,全球經濟飛速發展,而中國更因此一躍發展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随着逆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全球資金流向、産業布局,将會迎來重大改變。我們可以預期,各種各樣的政治和經濟脫鈎(decoupling),高成本、低收益項目的湧現,企業從此進入「不再隻看經濟效益」的低效經營模式,這将使「低增長、高通脹」,成爲這個時代的一大标志。
身處百年未遇的大變局中,香港如沒法跳出框框看世界,與時并進,繼續堅守以往賴以成功的「小政府、大市場」思維,香港未來的前途堪憂。可幸的是,政府已在籌劃,并計劃推動改革;可惜的是,改革的步伐緩慢,改革的決心還停留在口号階段。
随着香港新冠疫情的逐步受控,我們應該把目光重回發展經濟。「千裏之行,始于足下」,作爲第一步,我們應重新聚焦在上月發布的二零二二至二三年度《财政預算案》的讨論。平心而論,這份财政預算案的含金量很高,其中關于策略性創科基金的設立,更牽扯到香港未來産業發展的策略性大方向。
香港财政司司長陳茂波強調,他在預算案裏,部署一些資源來爲我們創造空間,加快破解一直纏繞我們發展的制約。預算案有四大主線,第一是配備充足的資源,全力抗擊疫情;第二是爲市民和中小企解困;第三是爲下行的經濟提供支撐,并且推動疫後經濟的恢複;第四是投資未來,部署經濟中長期的發展。當中的措施有些涉及的數額比較大,有些是「動作」比較大。不同的工具發揮不同的效用,他希望可以達到前後護航的作用。如果要提一個主體思想,他會概括爲「精準扶持、增量發展」,力求緩減這個低潮所造成的傷害,亦要爲未來的發展創造更大的容量。
預算案爲經濟複蘇創造有利條件,強調投資未來,特别是促進香港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充分發揮香港在「十四五」規劃下四大傳統中心及四大新興中心的潛力,并憑借「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面向世界,繼續鞏固香港的國際城市地位,開創新發展,譜寫在新時代下的新篇章。
陳司長所指的「數額比較大」、「動作比較大」的措施之一,是政府針對香港未來的投資。兩年前,陳司長已在預算案宣布在「未來基金」撥出部分款項,成立一個名爲「香港增長組合」的投資組合,投資于「與香港有關聯」的項目,目标是鞏固香港作爲金融、商貿和創科中心的地位,長遠提升香港的生産力和競争力。香港政府去年已任命八家基金經理作爲普通合夥人進行策略性的投資。爲培植一些較成熟及具潛質的企業,貢獻香港經濟,陳司長宣布會進一步把「未來基金」對「香港增長組合」的分配增加一百億元,當中五十億元會用作成立一個新的「策略性創科基金」。政府将邀請科技園公司和數碼港,物色對香港具有戰略價值的科技企業以及可以豐富創科生态的投資機會。
策略性投資方向何處找?如無意外,應該會圍繞四大傳統中心及四大新興中心的建設。中央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言,除一如既往地支持香港提升四個傳統中心地位外,即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以及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争議服務中心,亦首次加進了四個新興中心或地位,分别是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設區域知識産權貿易中心及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對手在跑步,我們在散步」,可能是目前市場對香港政府推行創新的整體感覺。動機很好、規劃很好,就是速度慢!「差之毫厘,謬以千裏」,這一點點速度的差距,即往往是成敗的關鍵。
日期:2022年3月31日
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欄名:神州華評
撰文:尹滿華 國際文交所董事局主席